旅游景区规划:别让垃圾桶成为景区的短板!

发布日期:2017-09-12 09:20:09 本文来自:

垃圾桶发展简史

60~70年代:由于我国对环保理念的提出较晚,致使西方一些国家在六七十年代已经推行实用性的现代垃圾桶时,我国的垃圾桶还处于“土坑”时代,

即每户在门前挖一个坑作为日常垃圾的藏身处;

70~80年代:我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桶,如栅栏桶,它虽然构造简单,但以具备垃圾桶的基本雏形,而且能够较好地起到储存垃圾的作用;

80~90年代:街道上开始出现公共垃圾桶,即水泥桶,水泥桶虽然构造也相对简单,但比起之前的土坑和栅栏桶,它还是显现出了存放垃圾的优势,

但由于其密闭性太强,导致天气炎热时苍蝇乱飞、细菌滋生;

90~00年代:九十年代,国内垃圾桶有了跨越性的发展,木质桶、塑料桶、不锈钢桶接连出现,且环保理念逐渐向大众普及;

00年代~至今:多种材质的垃圾桶出现,垃圾分类开始普及,大众环保意识的觉醒,且垃圾桶不再只局限于功能性,结合了文化性后,它逐渐成为城市、景区文化的细节体现。

图片2.png

现如今我国的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熟,游客对旅游景区的品质也越来越高,垃圾桶、厕所、标识牌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受到重视。这些基础设施的好坏,直接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印象。


垃圾桶,这个曾经不受重视的基础设施,却是很能体现景区文化内涵和基础服务水平的。如果设计美观、结构合理、分布得当可以引导游客保护环境,也会为景区环卫工作减轻很多负担。

图片1.png


当前,我国许多景区的垃圾桶存在着一些问题,如数量不足,难以满足游客需求;设计理念落后,与景区文化不符;缺乏创意,呆板枯燥;分布不当,垃圾桶分布与游客数量不符;管理不当,垃圾桶丢失、被破坏或者不利于清洁工操作;结构不合理,不方便使用等等。


在进行垃圾桶设计、生产的过程中,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

一、主题突出,展现景区文化

垃圾桶的外观样式要符合景区的文化内涵,与景区文化主题相匹配,要成为景区文化的传播窗口。如休闲农庄,垃圾桶的设计应采用具有农耕味道的造型,如木桶、竹篓,垃圾桶的盖子可以用铁锹等;竹子主题景区可以用竹筒、熊猫造型等等。


二、结构合理,方便使用维护

垃圾桶的结构设计要遵循使用方便的原则。景区垃圾桶要设置内、外两个桶,内桶用来装垃圾,外桶上设置较为隐蔽的暗门,方便工作人员取出内桶。垃圾桶口应该相对封闭,上面有一个小门,游客扔垃圾时需要轻推小门才可以投放垃圾,扔完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小门自动关闭,这样既做到美观,又方便游客使用。

6764bd56-56ed-4272-a6e7-5689f07305ca.jpg

三、数量合理,密度分布合理

景区的垃圾桶数量、分布要根据景区游客数量多少、游客分布合理调整。对于集散广场、游客中心、餐饮点、商业街等人流量较大区域需要加大垃圾桶投放密度;对于人员相对较少的区域,垃圾桶分布可以设施少一些。


四、保护环境,选材因地制宜

垃圾桶的设计应体现环保理念,设置分类回收垃圾桶,并配备灭烟处等设施。在材料选择上,内桶可以选择塑料、金属,方便实用,外桶则应根据景区主题选择木材、石材、不锈钢、竹子等材料。

QQ截图20170907150945.jpg

景区创A与垃圾桶

4A以上景区要求环卫设施与周围环境相适宜,与景区文化主题相匹配;

5A级景区评定标准:垃圾桶布局合理,要考虑景区类型、面积大小、游客量等,易于寻找、间距人性化,重要交通节点数量能满足需要,标识醒目美观,按照标准,每隔100米设置一个,(乘船点、游步道、观光车交叉口等),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。实际操作可以约200~300米设置。重要景观节点,游客长时间停留处(游客中心游客接待处、休憩亭等)。